套筒石灰窑生产时,需重点把控原料、操作、设备维护、安全及环保这五大方面,具体注意事项如下:
一、原料准备要“挑三拣四”
-
石灰石选“纯种”:
碳酸钙(CaCO₃)含量*≥50%,杂质越少越好。杂质多会导致煅烧不彻底,石灰质量差,还可能腐蚀窑体。
-
燃料要“适配”:
煤炭需低硫、低灰分、高热值,且破碎后粒度均匀(一般20-50毫米)。若用天然气,需确保供应稳定。燃料不合格会导致燃烧不充分,增加能耗和污染。
-
辅助材料别“凑数”:
黏土、焦粉等辅助材料需按比例添加,用于调节成型和烧成过程中的物理性能。比例不对会影响石灰的强度和活性。
二、操作过程要“精细到毫米”
-
布料均匀是关键:
石灰石通过旋转布料器进入窑内,需确保分布均匀。若布料偏斜,会导致窑内温度不均,局部过热或欠烧,影响石灰质量。
-
温度控制“火候”要准:
煅烧温度需严格控制在900-1300℃。温度过高(>1300℃)会导致石灰过烧,活性降低;温度过低(<900℃)则石灰生烧,质量不达标。建议使用温度计实时监控,并配备自动调节系统。
-
气氛调节“看颜色”:
煅烧气氛一般为氧化气氛(弱还原气氛也可),可通过观察火焰颜色判断:
-
火焰呈橙黄色:气氛正常;
-
火焰发白:可能氧气过量,需减少通风;
-
火焰发暗:可能燃料不足,需增加供应。
三、设备维护要“勤快”
-
出灰装置别“乱碰”:
-
严禁在窑运行时打开出灰装置检查门,否则会破坏窑体负压,导致漏风或物料堆积。
-
严禁踩踏出灰装置液压缸,避免损坏设备。
-
定期润滑出灰装置,减少磨损。
-
窑体密封要“严实”:
-
检查窑体、套筒、燃烧室等部位的密封圈是否老化或损坏,及时更换。
-
清理窑内积灰,保持通风良好,避免因积灰导致温度不均或燃烧不充分。
-
定期检查“找隐患”:
-
每日检查窑体及套筒是否有裂缝、变形或腐蚀现象。
-
定期对窑内设备(如燃烧器、布料器等)进行*检查,确保无严重磨损或故障。
四、安全事项要“牢记在心”
-
防火防爆是“底线”:
-
窑炉周围严禁堆放易燃易爆物品,如油漆、汽油等。
-
所有工作人员需熟悉消防设备的使用方法,并定期组织消防演练。
-
防高空坠落“别大意”:
-
窑体边缘、操作平台等高处需设置防护栏,避免工具或人员坠落。
-
严禁在窑顶或高处边缘放置杂物,防止掉落伤人。
-
防静电“接地线”:
-
电机房内所有机器*连接地线,防止静电引发火灾或触电事故。
五、环保要求要“达标排放”
-
尾气处理“别偷懒”:
-
煅烧产生的尾气含大量粉尘和二氧化硫,需通过布袋除尘器、旋风除尘器等设备去除粉尘,再用湿法或干法脱硫降低二氧化硫含量。
-
定期检查尾气处理设备,确保运行正常,避免超标排放。
-
噪音控制“降分贝”:
-
对风机、破碎机等噪音源采取隔音措施,如安装消音器、搭建隔音棚等,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。